影片乍一看是蛮俗气的追梦故事。

从小热爱拍电影,得到了亲人朋友的支持,从手边简单的道具开始设计复杂特效的实现,一点点获得认可最终得以面见名导。他的父母也都追求着各自的梦想。尤其是大家对于斯皮尔伯格的童年经历都已耳熟能详。

在此之外,影片又特别融合了家庭的矛盾与破裂,和歧视犹太人的元素,似乎是要丰满这段造梦之路的故事,却不免显得狗血。

然而止步于此则不是斯皮尔伯格,这个故事所要探讨的远远不止励志追梦,更是艺术的追逐与意义。

拍电影其实一直在“造假”,从最初力图以巧妙的手段制作血迹、硝烟等效果,到无意中拍下母亲“出轨”的真实画面却剪辑为一段祥和快乐的影片,讲述虚假的故事,在最后更是将欺负他的校园恶棍塑造成为神一般的形象,引发对方因为现实与影片割裂而带来的崩溃。躲在摄像机背后描绘出来的精彩世界,恰恰是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背离。

影片中几次播放胶卷电影引起观众的笑声,让我联想起《天堂电影院》的场景,但有所不同的是,一个是传递快乐,一个是制造快乐,《天堂电影院》的放映员从观众的反应中获得快乐,而这里放映机后的导演总是被给以忧伤的镜头,他创造了虚假的美好,却暗中观察着现实的悲痛。

影片一次次或明或暗地强调,追求艺术最终会走向自私与孤独。为了那些看似没有“实际用途”的事,沉浸在真实生活以外的世界,再让生活成为自己艺术的一部分,舍弃家庭的桎梏,遭遇众人的不解;造梦者必将走向的道路是爱艺术胜过爱家人,母亲如此,小导演亦然。做艺术,意味着割舍。

“地平线在中间的画面总是平庸的”,要记得把它放在头顶或脚下。


造梦之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