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结束后久久无法忘怀,本以为是近年来特别流行导演回顾童年类的电影或者致敬电影时代的一种电影,但斯皮尔伯格和编剧托尼库什纳(同时也是我非常喜欢《林肯》的组合)赋予了这部作品一些不同寻常的瞬间。在摄影机和老旧胶片之外,让我们看到塞缪尔·费波尔曼与他家庭的成长史。

电影的开头就是Sam的家庭生活,在邻居圣诞树周围庆祝光明节(google了下光明节是犹太人建立第二圣殿的日子,暗含的意思是费波尔曼家与其他非犹太人的生活有不少区别的)。不过第一次展示家庭生活时,电影就揭示了一些异于普通家庭的细节:例如家庭永远不洗碗而使用一次性餐具,妈妈做饭的手艺非常糟糕,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家庭里有一位叫bennie的朋友说话十分诙谐,可以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与理工科老爸的性格截然相反,而女主人Mitzi谈话时时常打断丈夫burt的说话声,细心聆听bennie在讲什么。最终burt的老妈没办法只好吐槽一句:“孩子,他不是你们的叔叔。”

妈妈喜欢Bennie,大人心知肚明,但是小孩又如何知晓大人之间的男女情事?虽然Mitzi弹得一手好钢琴,但在家庭中,这位母亲却让人觉得难以承受,她似乎有点神经质,总是因着一句话上蹦下跳像个小孩;她完全没有像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做菜总是烤糊,懒得洗碗;但其实最糟糕的是,从郊游就能看出,她完全没有掩饰过自己对Bennie的好感,而她又非常的敏感,因为小男孩samuel发现了这件事情后,就一直用眼神藐视她,令她十分崩溃。

Samuel继承了母亲的性格,才华横溢,充满幻想,同时心思细腻敏感。当他收到了摄影机的礼物,他脑子里填满丰富的想法,时常在学校和家庭中拍摄影片,并且给大家观看(确实还是要吐槽一句,从拍摄电影的片场布置来看,真的完全不像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能承担的起的活动。。。)。而他正是从摄像机中发现了母亲的私事,也发现了什么是“爱”。

郊游时的录像被Sam不断观看、剪辑。胶片不断地播放,停止,倒放,重播,母亲把bennie的手挪开,两人小心地牵手,又松开,最后在一棵松树下静悄悄地接吻。摄影机赋予了这个瞬间以永恒,让一个情事未开的孩子,在那个瞬间理解了什么是爱情,即使这是一段不被承认、可耻的爱。但是在摄影机里没有批判,母亲的笑是如此真实的存在着,这是电影给Sam的第一课,他为父亲感到沮丧,同时他不理解这种情感,他惶恐,不知所措。

电影对费波尔曼的家庭描写相当着重,对于Samuel的心理描写也细致、步步推进。当他的父亲来恳求他拍摄一部野炊的电影时,他大惑不解。一半原因兴许是因为家庭纪录片对他的同学来说并没有太多意义,一半原因是他已经隐约觉得父亲讨母亲开心的举动有点低声下气,不像一个普通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外婆tina去世后,舅舅boris来访一段我认为非常的精彩:满头白发,看起来像流浪汉的boris告诉sam一件意外的事情:母亲的弹琴水平不仅能上电视,她还能在维也纳最豪华的剧院里演出,但她放弃了这一切,最终跟随爸爸。听到这里,Sam开始理解父亲对待母亲那谨慎又犹豫的行为,不仅如此,他的眼界也超越了家里其他的小孩,他看出了母亲身上的痛苦,当所有人得知真相后都在失控痛骂母亲时,他多走了一部去学会理解她,正如他将片段给母亲看的那个画面,最终他成为了母亲的知己。

boris出场很短暂,但有关他的场景我认为是整部电影的阵眼。我相信斯皮尔伯格真心想借着这位老人的口告诉大家:

“艺术可以让人生前有名、死后传阅,但它会让人孤独,让你的心会很痛很痛。”

Sam当然更想拍酷炫的战争电影,可以在自己的同学面前吹牛,看着自己银幕里的人物栩栩如生多好,但那句话让他意识到,在外名声远扬,但在家中挣不到骄傲和荣誉,但这些没有聚光灯下的生活,兴许才是生活的本质。有才华的人拿到摄影机能让人名垂千世,但内在的败坏似乎不可避免,母亲可以选择维也纳的大堂,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塑料碗盘与烤箱。那一刻他知道才华多走一步,就可能是毁灭。

看电影时会让我回忆起,年少时曾经用很judge的方式去评价自己的朋友,并且想让朋友知道我对他们的看法,但非常沮丧的是,这些评价最终使有些人感到不适,也让很多人最终远离了我。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行为是幼稚且傲慢的,既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又要显得自己是一个全能的评论家。而电影里面的Sam确实让我看到以前的过往。

类似的经历发生在野炊中(actually野炊确实可以拉片观看,有很多细节),妈妈在篝火旁即兴起了一段舞蹈,但是却被大女儿发现不太对劲:因为母亲穿的裙子太透了,晚上经过火光一照,非常的不得体。但当时所有人的情况、整体的气氛非常诡异,父亲与朋友都被舞蹈所迷住,而母亲丝毫不考虑自己的颜面,大女儿一边捂眼睛(只针对bennie叔叔,实际她也察觉到一些不对劲),一边阻止母亲,挡住她的身体,都不奏效。而Samuel却将舞蹈的一切内容都拍摄下来了,他痴迷于这段舞蹈的效果,而没有意识到对母亲的伤害。

类似的情形重复出现,让我最为动容的是毕业晚会上发生的故事。Sam在毕业晚会上拍摄了全班打沙滩排球的电影。金发班霸在电影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帅男子,赢得了全场同学的称赞,女同学围着他不肯却步,但意外的是班霸很不满意,他把Samuel拉到走廊质问他:

“我明明在欺负你,为什么要把我描绘成如此高高在上的、连我自己都不敢想的人呢?”

会问出这种话实际上很意外,谁不愿意自己的形象被人追捧呢?但他质疑的问题却让Sam本人被震动。这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在歧视并欺负他的恶棍,但他却为他营造出世界上最美好的梦——只用摄像机就能完成。

Samuel此时是矛盾的,就如我当时评价身边的朋友一样,心底似乎清楚这样的行为会伤害别人,但最终为了表现自己仍然如此行事。当时的他,既是一个无人喜爱的犹太瘦青年,同时又是一个为了作品效果不惜一切代价的天才。从他口中,他必须要承认:班霸就是一个恶棍,一个混蛋,而我,就是让恶棍容光焕发的天才,或者是恶魔,因为摄影机有这样的魔力。电影——是一种欺骗的艺术。若不是班霸自己发现得意与虚荣之间只存在一线之隔时,Sam只会陶醉在电影给他带来的刺激与魔力。

不清楚斯皮尔伯格导演与片中Samuel的童年有多少相似之处,如果仅从片中来看,电影是记录的瞬间,是高潮的跌宕起伏,也是爱意的表达,同时也是高举虚荣与浮夸的工具,在这些之后,男主角对电影可谓是饱满深情和怀疑。Sam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意识到了自己的狂热,连妹妹都对他承认:你真的太像妈妈了。他非常迷茫,他生在这个破碎的家庭中,他害怕自己的生活也会因着才华分崩离析。

父亲对他说:我与你母亲永远相爱,因为我们已经很难划上一个句号。但母亲仍然离开了这个家庭。他直接向基督徒女孩求婚,跟他一起高中毕业后找工作,但他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成年的日子来临,他似乎即将开始准备努力为事业和爱情奋斗,他对电影上有着无限的热爱,但他才刚毕业就似乎发现,他已经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人生的走向,他似乎在模仿自己的父亲,他也没有办法阻止自己的母亲离开家庭,在这个刚步入成年的岁月里,他非常迷茫。

但非常可贵的是父母虽然分开,但是对Sam的感情从不止息。这时又是他的母亲告诉他:做自己想做的就行。她因为父亲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又因为自己的感受离开了家庭,这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如此伤痕累累的她,眼睛里却含着坚定的信心。这部电影可贵的一点是没有忽视那些人的情感,结尾处母亲与父亲都与Sam有沟通,虽有互相之间年过中年的伤害与落寞,但这也间接产生对Sam对待艺术更加复杂的感情。父母都给予了sam力量,让他继续往拍摄电影的路上前行,他不仅明白了追逐梦想需要勇气,又深深明白存在于好莱坞背后的潘多拉魔盒,如果说故事的开头与中段分别讲述了摄影机的魔力与艺术与生活的挣扎,在明白了摄影机的真相后,仍然对此保持热爱,似乎需要更大的勇气。

所以看完《造梦之家》后百感交集,因为这部电影赋予的不是“造梦”,而是“毁梦”。艺术固然美好却增生骄傲,而在如今的好莱坞,骄傲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的问题,而产生一部话题性强、或者是制造新的概念的电影似乎更受欢迎。而斯皮尔伯格反而大胆地拍摄了这部“反动”的电影,这其实能说明一位老导演恒久的品质,既然电影如此充满炫耀和浮夸,那我们这些被电影视觉感官吸引的人,也应该重新对电影的影响多加思考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当下的电影?我想面对电影如此复杂的态度,让《造梦之家》应该有电影地位上更多的重量。


造梦之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