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观影,总有很多复杂的情感,在下午睡了四个小时起来之后赶场,坐在黑暗的影厅里总有一种在做梦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我感到电影也像一场梦一样,但又不同于纯粹意识流的一无所知,它的每一步都令我以为它是一个模样,却很快变掉,换成其他的什么东西。


一开始,热爱摄影的男主希望成为一名导演,这似乎就成为一部励志影片——先小有成就、接着遭受挫折最后幡然醒悟走向最终的成功。可是不是,即使电影的结局告诉我这条主线没错,但仍然不是通常励志线路的感受。后来搬去加州,男主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被歧视、欺凌,又令我怀疑这是否是一部反纳粹的影片,联结开头男主的战争影片就更觉如此。然而,对于此点,本片也并没过多阐述。

那种破碎与混乱是从母亲的剧情开始的,母亲的郁郁寡欢,车灯下的白裙透出曼妙的身姿,我那时只觉得像Aimer某部MV一样空灵美丽,忘了每个镜头都有想要表达的语言,只以为是展现母亲追求理想而父亲立足现实的歧途罢了。外婆的死亡后,母亲的精神状态开始崩溃,称为“惊恐发作”,在试图放弃、治疗甚至买猴子聊以自慰,这些最终都没有阻止父母离婚,母亲回去找难以忘却的情人。这令我想起在生活中理智告诉我不可以这样做,那份冲动仍然让我付诸了实践,理智是如此脆弱,道德又是如此缥缈。

最讽刺的是在一开始奶奶想要赶走班尼时,父亲说班尼是一位他真正的朋友的神情如此坚定,绝不会想到最后家庭的分崩离析也是源于此。那种宿命感使我想起《百年孤独》,在男主也惊恐发作,父亲貌似冷静地为他倒上一杯茶的时候;在母亲精神错乱时接到亡故母亲的警告电话,而也确实应验一样,这份命中注定的恐惧就更加强烈。男主和女友恋爱的一段剧情,观看时心动异常,现在想来与亵渎神明的刺激也不无关系,这使得那一幕幕更加怪诞。迷恋耶稣的少女爱上了犹太少年,让耶稣进入少年的心中和无数次的“祈祷”。然而,这也无疾而终,我不知该如何理解,不为了爱情更改自己的人生?不要匆匆坠入情网计划过远?

究竟是什么呢?影片不短的篇幅讲述了对我而言超负荷的故事,我的难以理解想必与我的思想水平不无关系,然而,一部影片是否真的需要这样一份“中心思想”?

谁都知道,最重要的话是影片最后的“地平线”,看完影片,我忍不住问朋友:“为什么地平线在中间是最无趣的?”朋友感触很深,或许也因此没有回答肤浅的我。我试图作出答案的坏习惯促使我将这些想法记录与此,也不免沾染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在。我想,在中间的地平线就是现实,只有在电影中,在摄影机里,地平线才会自由的向上或者向下,因此真正的生活就是无趣的,像被男主拍成英雄的那个霸凌者,都不相信影片中的人是自己。在男主似乎被知名导演提携后,镜头忽然上拉,让地平线改变了,我却难以理解成男主的未来人生变得有趣了,而是不禁回忆起在此之前的一幕幕,分离、冲突、泪水和混乱,这些现实混杂在一起又显得虚幻,变化的地平线,未来的美好,是不是也是一种虚幻的有趣呢?


造梦之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