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之家》——斯比尔伯格半自传式家庭剧情片

Sam的电影梦

在《造梦之家》中,我们跟随主角萨米踏上一段从电影懵懂到光影逐梦的成长旅程。最初他对对未知的“电影”世界心怀畏惧,在感受到父母对电影的热情和向往后初入影院。片中一段震撼人心的“汽车撞火车”的镜头久久萦绕在男孩脑海中,激发了他探秘拍摄手法的好奇心。直到收到一套有轨电车作为礼物,他迫不及待地试图重现这一场景,并在母亲的启发和父亲摄像机的帮助下进行了人生第一次拍摄。收到冲洗好的胶片后,男孩在房间里双手“捧着”放映机投射出来的光,那束承载梦想的光束映射出他的虔诚与满足,也标志着萨米的电影探索之旅就此启程。 在家里的舞台上,萨米担当导演,妹妹们化身演员,镜头记录下他们充满创意的戏剧瞬间。在搬家路上,男孩手持相机认真拍摄的样子愈发自信而专注。到了学校,不满足于自己的老摄像机,开始租设备,找场地,着手拍“长片”并在学校公开放映。尽管初期遭到工程师父亲的质疑,却意外获得老一辈艺术家舅姥爷的鼓舞,其后的战争题材长片赢得广泛赞誉。经历与母亲的冲突与和解,以及一度决定出售摄像机放弃摄影梦想,但叔叔的送别时的礼物——一台新的摄像机,却留下了一丝可能。在新环境遭遇不顺的一个雨夜,男孩深藏心底的电影之梦被再度唤醒。恰逢时来运转,爱情悄然降临,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重启电影梦的机会。这段时光无疑成为他最快乐且难以忘怀的记忆。毕业之际,男孩勇敢向女孩表白(虽然主角说他在求婚)但遭拒,放映之时本是男孩最高光的时刻,却成为乐景衬哀情的部分。转眼到了大学,由于遗传的恐慌症加之高压的学业,男孩在读书与工作的抉择中陷入迷茫,幸得父亲的支持与理解,并意外得到了哥伦比亚影业的回信,男孩的精彩人生就此翻开新篇章…… 初窥银幕的天真好奇,到拿到摄像机的不断尝试,探索光影的艺术,再到逐渐展现天赋,最终得到工作。镜头记录的不仅是心底的梦想,还更是山姆的成长。

成长的阵痛

无论是萨米与母亲的关系波动,还是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反犹主义困境,《造梦之家》以真实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成长过程中的残酷一面。毕竟,“生活不是电影”。

家庭&爱情

“我们的故事太长了,长到不知道怎么说结束“ 法贝尔曼一家温馨和睦,令人称羡:父亲伯特温和有爱,作为计算机工程师的他带着妻儿们一起搬进郊区宽敞明亮的新家;母亲密茨是一个活泼、有趣的家庭主妇,她悉心地照顾孩子们并包容他们的种种顽皮捣蛋;伯尼叔叔是父亲最好的朋友,他经常与法贝尔曼全家一同出游、参加他们的家庭活动,他同样充满善心,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法贝尔曼家的四个孩子。在所有角色中,由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演的母亲密茨无疑最具魅力。班尼、伯特和密茨三人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成为了家庭危机的核心,面对挚爱的丈夫伯特与默契投缘的班尼,密茨内心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与纠结,最终选择离婚,也许这是各自最好的结局。

当然,还有一点一定不能忘——“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中间!”


造梦之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