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刚从影院里走出来,像是,醉了,你知道,那种喝多了昏昏沉沉的感觉,下着小雨,跑过广场,冲进地铁站。那些画面,没有史诗感,我原本以为这部子会比较宏大,看完之后发现错了,没有那种激动人心的事件,或者特别突然的转折,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发生。果然,还是得再看一遍,捋一捋细节。哦,好像在影院里是4:3的,但是我找的资源是1.85:1,去imdb上查了,确实是1.85:1,有些是胶片拍的。蛮怪,我以为是数码,不过影院看不到太多细节,也正常。我会给个7.8这样吧,8分左右,确实有一些共鸣。这个片子,我在豆瓣上看过评论,说它并不适合影迷看。确实,我觉得如果单纯从影迷角度来看,这部片子其实一般,但是从一个稍微了解一些电影制作过程的电影爱好者来讲,蛮多细节是值得去,怎么说,细细思考吧。谁来着,之前在一个采访那边看到的,“导演梦从8mm开始”。主角一开始小时候用的那个就是8mm电影机。后来童子军那里,换成double8mm,其实是16mm胶片,但拍8mm的画面,一条胶片上面可以拍两条8mm。再后来那个bennie,送给主角16mm,那台叫bolex h16 ,当然不是很确定,大概是这个型号。再是男主对象家里的那台arriflex 16st 。还有剪辑台,这个在《天堂电影院》里也出现过,但是显然fabelmans这边更高级,是带投影的,把胶卷投到毛玻璃上,不用拿着放大镜看,小时候倒是差不多。还有童子军那里拍的那部战争片,拿大头钉扎胶片,做出开火的效果。我想以上这些,电影爱好者会比较感兴趣,如果是影迷就不一定了解这些了,电影技术这边说完了,再看回故事。我是觉得,父母,各代表了追逐梦想的两个态度,所以最后他们分开是很自然的事,包括sammy跟着父亲,几个女儿跟着母亲回凤凰城。整个故事嘛,从sammy第一次看电影开始,以与John Ford结识和开始导演生涯结束。Jonh Ford,不知道你认不认识,那是1950s前的导演,我是不认识。还有前面那些黑白电影我也没认识的。中间算是很典型的好莱坞叙事?开端-发展-挫折-结尾,是这样吧。开头男主拍电影一直都蛮顺利,直到camp那里,发现母亲Mitzi和Bennie之间的一些,事情,然后心态开始变了,发生各种事,吵架,被bully,最后父母离婚,和Monica分手,一连串的事件。一年之后,走进了CBC, 这里,往后一点,和前面John Ford说的,不要让地平线在中间因为这很无聊,恰恰对应上了,算是值得品味的。这种小细节很多,比如Mitzi在母亲死后做的那个梦,说一个人的到来会带来灾难,那人是Boris,我觉得Boris对主角影响很大,那场房间里的对话,是主角后来和父亲一路的原因吧。我好羡慕男主的那种勇气和行动力。当家庭里的一些压力或者校园霸凌袭卷他的时候 他从中跳出来 以摄影者的视角记录一切 让我感觉拍电影不仅是他的理想 也是一种下意识的精神寄托。母亲和父亲是两种不一样的观念吧,母亲被家人戏称鲁宾斯坦,但是为了家庭放弃了上台的机会。所以后来,儿子面临这个抉择的时候,选择了支持。还有她转回去找bennie,也算是给儿子带来一种鼓舞,所以父母离婚后,主角躲在房间里剪辑。对这部片子很有感觉,或许是因为最近我自己也在导演自己的处女作(虽然只是短片)。


造梦之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