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6

重看私人年度最佳电影。

电影里男主查理死于暴食和肥胖,他的男友艾伦则死于绝食和瘦弱。不免让人联想到柏拉图《会饮篇》谈到“爱欲”的母亲是象征匮乏的穷神,父亲是象征丰饶的富神,“爱欲”兼具父母的性情,始终处于对丰盈美好之物的匮乏和欲求之中。(书影见文末)

同为同性题材,《鲸》和李安的《断背山》有很多可比较的地方。前者第一个旷远山旷野中下车的镜头似乎就在致敬后者。

两者在设定上的相似包括:同性伴侣都不被世俗接受,都是一勇敢一怯懦,都是一死去一活着,都是有一方因为难以面对时间或观念的压力而动摇甚至放弃,对活着的那个来说女儿的存在都或多或少是他生命的支撑。

不同之处是,《断背山》在最后动摇和死去的是勇敢的那个人,《鲸》在一开始就已经死去和动摇的是怯懦的那个人。《断背山》里的压力来自世俗伦理,《鲸》里的压力来自宗教家庭。

也许很多人会为两部影片中主角不被接受的爱情所感动,并为之叹息。但这两部影片的真实性和张力并不在于男主的爱情有多坚固或多么不容易,而是在时间和观念的压力面前,其实有一个人已经动摇了。而面对一方的犹豫和动摇,另一方要承受双重的罪与罚:来自外界的,来自爱人的。

据说安妮普鲁在把《断背山》的稿件寄出后又特意要回来加上了最后一段:

“他所知道的情况与他试图相信的事物之间有些许开放的空间,而他却无能为力,何况,既然填补不了就得咬牙隐忍。”

在《断背山》里,恩尼斯试图相信的事物是杰克一直爱着自己,而他所知道的情况是杰克已经打算和别人归园田居。在《鲸》里,查理试图相信的是他和艾伦的爱情很美好,宗教迫害了他们,而他所知道的情况是,艾伦也许对这份同性之恋产生了怀疑乃至忏悔。

真相如何?无从知晓。

对于活着的那个人来说,在“他所知道的情况与他试图相信的事物之间有些许开放的空间,而他却无能为力”。

年轻传教士和查理的女儿艾莉在电影中的一大作用是揭示“真实”。但他们的用心和结果都非常不同,坏心办了好事,好心办了坏事,形成一组颇为悖谬的对照。

传教士的宣教让人反感,但却是他在一步步揭示着艾伦之死的真相。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当查理想进入艾伦曾住的卧室看看时,却把钥匙掉在地上无法捡起。注意,是传教士帮他捡起钥匙打开艾伦的门的。但看到床头的《圣经》时,查理眼神中流露出失落,随即关上了门。

二、传教士对艾莉交代自己过往的“罪行”,交代自己如何因与父母的宗教观念冲突而被“抛弃”时,他是躲在艾伦的房间交代和忏悔这一切的。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曾经同样躲在这个屋子里忏悔的艾伦。某种程度上,年轻传教士是死去的艾伦的镜像,都因为父母眼中的越轨之事而被谴责。

三、最后传教士拿着艾伦的那本《圣经》告诉查理“真相”(艾伦忏悔自己的肉欲)时,将查理带入了最愤怒最绝望最痛苦的时刻。我们感到,查理始终带着“他因我而死”的歉疚和对“他后悔爱上我”的怀疑,所以他无法理直气壮地控诉,只能以自毁来赎罪。同时,他也做不到像艾伦一样饿死,电影一开始就以自慰交代了他的欲望,所以他以纵欲和暴食来自毁。(很可惜的一点是电影后面只突出了暴食,没有强调纵欲。)

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查理的女儿艾莉引诱传教士吸大麻(即重复过往被父母谴责的罪行)并拍照给他父母。正如片中传教士所说:我不知道她是想要帮我还是想要害我,但我的父母看到她发去的照片后,他们原谅了我,他们爱我,他们希望我回家。

艾莉也许存心陷害传教士,但实际上却帮了他;传教士也许意在帮助查理,但实际上却让他更痛苦。传教士被艾莉揭示的真实所拯救,但他向查理揭示的真实却深深伤害了查理。为什么,因为传教士的父母践行了宗教的宽容,艾伦的父母则坚守着宗教的审判。与两个宗教家庭的态度形成对应的,是查理和他妻子对女儿艾莉的越轨行为截然不同的态度:包容然后赞美,批评并且嫌弃。

查理告诉学生要写出“真实”,但真实带给他的就是罪与罚。当他与艾伦相爱,他对自己的生命就已经失去了完全的掌控。他可以通过继续履行作为父亲的责任来弥补自己的罪过,但他既无法帮助艾伦与其家人达成和解,也无法帮助他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

查理只是“陷入了爱情”(“I was in love, and……”),面对随之而来的所有悲剧,他无能为力,只能咬牙隐忍。

——

附书页:


鲸The Whale(2022)

又名:庞然大物 / 我的鲸鱼老爸(台)

上映日期:2022-09-04(威尼斯电影节) / 2022-12-09(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布兰登·费舍 萨迪·辛克 周洪 泰·辛普金斯 萨曼莎·莫顿 实谛·史达仁 杰西·辛克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鲸相关影评

VangieV
Vangi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