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起影片,就不能不提一下萨拉加希之战,可能国内的朋友基本上都没听过,甚至你在某搜索引擎上直接搜索都不会出来相关的内容,所以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去外站略窥一二,这里简单说一下背景,1897年9月,21名英属印度锡克军团士兵,在驻地遭到上万名阿富汗抗英部落战士的攻击。他们拒绝投降,最终21名锡克士兵全部战死,阿富汗战士则有多达几百人伤亡,萨拉加里之战也成了历史上印度军人最引以为荣的一场战斗。接下来抛开剧情,讨论一下其他方面的东西。
作为印度电影的固有成分,载歌载舞以及爱情故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是看名字就知道是一部结局注定相当悲凉的战争片,所以看到这种唱歌舞蹈的场景千万不要大惊失色,这就是印度特色。当然这种影片当中确实比较难出现女性角色,基本上这种驻扎地都是一些边境地带,条件不允许怎么办?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所以影片中便出现了主人公一直幻想出来的妻子,总是萦绕在身边。其实不用等到最后,前期能看出来的地方挺多的——只是路过一下去另外一个地方上任,随便遇到一个女子就被妻子发现?以及到任以后命令手下摔跤,结果正和妻子你侬我侬呢突然听到唱歌了,然后妻子突然消失了……
首先想说的就是关于武器装备,因为是1897年,所以距离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了,换算到中国历史的时间,应该是慈禧在位的时间段,而影片最开头的战斗居然出现了机枪,可能很多人很疑惑,其实不然,马克沁机枪在1883年研制出来,最早用于战争是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而后这个枪在英,德,俄等国都有仿制款,甚至中国的金陵机器制造局也有制造,装在车上,装在飞机上,甚至装在军舰上,当然这都是后话,所以这个时期,这个枪确实存在的。
不过还有疑惑就是明明是城塞,本身就是打防御战的,为什么不配置上机枪?当然这个问题我也没搞懂,就战损情况来看,这个地方确实是没有机枪的,不然对方伤亡人数可能上前了吧,个人推测是可能是这个地方相对来说不是那种很容易被人打到的地方或者是战略意义不大的地方吧,相对安全所以武器装备以及弹药储备都比较少,不然很可能是二十多人打上万人,最后打死上千然后因为弹药没有了被人攻下来了的结局。
似乎有点跑题,但是还是要说一点,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与英国先后签订了《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以及进口货物五年不纳税等特权。从此,英国侵略势力伸进了西藏。1895年开始亲政的十三世达赖十分痛恨英国侵藏。在沙俄的拉拢下,十三世达赖逐渐产生了联俄抗英的想法。英国十分顾虑沙俄势力插足,为了压服西藏,英国准备发动第二次侵略战争。几年之后,也就是在1903年英军入侵西藏的时候,开路的依然是马克沁,入侵初期,屠杀如此的残酷,以至于马克沁机枪分队的Arthur Hadow中卫后来忏悔道:“屠杀是如此的惨烈,以致于我放下了枪口。我希望我永远不用再朝着转过身去的人们开枪。”我之所以特意说这段出来,还有一个和萨拉加希战役差不多壮烈的故事,就是江孜保卫战。
6月13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领援军向江孜增援,并于6月25日抵达康马宗的乃宁寺。乃宁寺位于江孜以南20公里处,是英军运输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为截断英军后方补给线,藏军在乃宁寺周围筑起了防御工事。英军分别自少岗和江洛两地出动,从南、北两面进攻乃宁寺。攻占乃宁寺后,将寺内的文物洗劫一空,并纵火焚烧了寺院。英军接着攻占了江孜西北方向的紫金寺,切断了江孜与日喀则的联系。攻占紫金寺后,英军从东、南、西北三面包围了江孜。此时,十三世达赖派人到江孜与荣赫鹏会谈。荣赫鹏提出限藏军在7月5日撤出江孜,遭断然拒绝,英军遂于当天正午向江孜发起总攻。7月5日至7月6日,英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7次攻击,都被藏军击溃。经过3天抵抗,守卫藏军弹尽粮绝。7月7日,江孜宗山最终失陷。抗击到最后的数百人全部跳崖牺牲。江孜宗山被英军攻陷后,白居寺又被攻占。英军旋即占领整个江孜。江孜保卫战从1904年4月开始到7月结束,持续了大约100天,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江孜保卫战也会被拍成像本片一样的电影吧(在回复的提醒下我想到了《红河谷》,写影评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感谢指正)……我们接着说一下其他方面,作为当时的英属印度,影片中似乎也能看到一些英国高阶军官对于印度军队的态度。下面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事件,使得K.M.卡里亚帕成为印度第一任陆军总司令:独立后,印度组织了一次会议来选举印度军队的第一任总司令。当时的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我认为我们应该任命一名英国军官担任首席,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指导我们。”虽然其他人都同意这个建议,但其中一名官员说:“恕我直言,先生,鉴于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领导一个国家,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任命一名英国人作为印度的首任总理?”会场突然静了下来。然后,尼赫鲁问道:“你准备好成为第一任总司令了吗?”这位军官本可以轻易地抓住这个机会,但他说:“长官,我们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陆军军官,我的上司卡里亚帕中将,他是我们当中最值得尊敬的人。”那个提高嗓门反对总理的军官是中尉,纳图·辛格·拉索尔将军。这个故事表达了很多层意思,我所要引用的意思只是其中一层——哪怕到印度独立建国了,上到总理,甚至大多数人的思想,以及对于军队这一块,还是离不开英国(当然我的观点相对中立,如果影评下有印度朋友想对我使用语言武器我还是没办法)。
影片其实整体上效果还是不错,我相信在印度电影院肯定会被会被爱国氛围渲染,以及被英雄主义所感动,就跟年初的另一部印度版《战狼》——《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一样,据影院的网友反映,电影结束后所有印度观众都站起来兴奋的鼓掌。IMDb上目前达到了8.9的高分,可以说是一致好评。但也很明显是印度观众刷的10分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我特意找了一下真实事件,结果是——2016年9月18日凌晨4点30分,印度军队12旅营区的起床号还没有吹响,印军士兵都还沉浸在美梦之中4名巴恐分子便偷偷潜进了苏兰考特地区的印军第12旅驻地,战斗打响后,印军很快就调来了机枪、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装甲车。而巴恐分子依靠仅有的AK-47突击步枪和手榴弹作为武器与之交战,经过三个小时的交火,12000名印军才解决了4名巴恐分子,但是印军阵亡17人,负伤30多人。四个人对阵上万人,被各种火力压制打死打伤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坚持了数小时之久才被击毙,这,是不是和这部《凯萨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写影评还是特意翻找了许多资料(部分资料去外站核查的),难免有小错误还望包涵。最后给影片打一下分数吧,IMDb上目前评分7.7分,不过有大约50%的10分,感觉明显是被印度网友的高分给拉上去的所以不太具有参考价值,个人评分6.6分,一般推荐吧,当然最后三十分钟还是比较血腥一点的。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也是一段悲壮的历史,我不会问你们三遍情绪怎么样,你们也不用回答我情绪高涨,长官。也许一句“必永远蒙福”就能把整片推向高潮。

凯萨里Kesari(2019)

又名:橙黄色的头巾

上映日期:2019-03-21(印度)片长:150分钟

主演:阿克谢·库玛尔 / 帕丽莱蒂·曹帕拉 / 苏文德·维奇 / 万什·巴德韦杰 / 苏密特·巴士兰 / 阿吉特·辛格 / 维维克·塞尼 / 马克·班宁顿 / 

导演:安劳格·辛格 / 编剧:吉里什·科赫利 Girish Kohli/安劳格·辛格 Anurag Sin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