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4-07

凡依罗 • 崖上的波妞:目送

《悬崖上的金鱼姬》或译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一部低龄化的动画电影。这部大银幕电影回归到了宫崎骏早期动画制作:简洁明快,寓意纯粹的构架思路。其绚丽多姿的画面,扑面而来的清新海风,将观众带入一个温情世界。据说此作共使用了17万张手绘画稿,令人咋舌。
在宫崎骏系列动画《起风了》里,我们寻得了作者本人对父辈的遥远寄思,在这一部中我们则可以发现宫的深厚亲情——对儿子的感情。
故事拉回到1967年,那一年宫崎骏26岁,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大儿子出生了,取名宫崎吾朗。初为人父的宫崎骏格外爱惜儿子,经常下班后陪儿子一起玩。耳濡目染,宫崎吾朗继承了父母的绘画天赋,从小就热爱画画。
随着宫的声名显赫,工作日渐繁忙,对儿子照顾也就成了空白,在其成长的诸多节点上,宫崎骏这个父亲角色是缺席的。面对儿子长大后的职业选择,宫崎骏也显出了老顽固的一面。极力阻止在绘画方面天赋异禀的儿子从事动画行业,宫崎吾朗无奈选择成为一名建筑师。
这种空间的疏离,时间的累积将父子两人的关系间隙裂开到了足够大的程度。很长一段时间,父子两人无话可言,即使宫崎吾朗最后还是投身于动画事业,并加入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仍旧显出严父的姿态,处处刁难儿子,想让其知难而退。
在东方传统的教育思维中,父亲总是需要扮演一个严厉的角色,通过不断锤炼幼子以期许成材,宫崎骏也跳脱不开这样的人物性格。不过在面对工作与家庭的两难抉择时,他选择了前者,无暇顾及与儿子的亲情培养,所以儿子变得倔强而叛逆是可想而知的。
联系《金鱼姬》动画就有一处明显特点:父亲角色的缺失。小男孩一家住在孤岛悬崖边,儿子宗介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呆在岸边摆弄船模,即使在上幼儿园前也要玩耍一番。恰巧这个缺失的父亲角色,职业就是海员,常年在海上漂泊,很少有机会回家和家人团聚。向往大海,是寄托了对遥远父亲的思念,也是小孩子内心对父亲的偶像崇拜。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男孩居住的悬崖以及整座房屋都采用了独特彩铅画面。和一贯明媚多彩的吉卜力风格多少有些不一致。因为彩铅构成画面元素从未占有过如此庞大的比例,有些突兀地横亘在奇幻的画面中。这个所谓创新也让观众觉察到其背后的私心,或许这就是孩子用彩笔记录在画册里的童年记忆。
波妞:故事女主角,是一条金鱼身子的半人鱼。波妞这个角色是有父亲的,就是在故事开篇那个长发遮脸,举止怪异的男人藤本。但无论从角色塑造上,还是从人物形体上,我们都无法把小金鱼波妞与古怪男人藤本放到统一的环境里。而他又始终在扮演一个阻碍波妞接触外部世界的“反面”角色。这一点我们更难把他和父亲这个慈爱的伟岸角色联系到一起,因为他根本没有一个父亲的样子。我们多少可以认为这是影射了宫崎骏自己: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只是沉迷于创造动画世界的工作狂。
龙应台在《目送》一篇有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孩子倏忽一夜之间成长,联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变得薄弱。一种亲密关系的疏离,意味着另一段关系的诞生。在新的关系里,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当父母的无法再短时间从浓重的感情里抽离,便会撕扯出无数的痛苦与哀叹。在动画中,就有波妞想要突破象征感情束缚透明泡泡的一幕,而藤本则慌乱地念咒,期图用双手压制极力成长的波妞,希望她变得顺从并重新回到原有的状态。我们知道藤本的初心是好的,他只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逸的环境,而忽视了波妞渴望自由的内心需求。很多次,他都是表现出一种强压的态势,以控制自己的孩子。
当事情的推进和时间的积累,藤本这个父亲开始了解孩子,他从一心钻研的事业中脱离。开始接受孩子成长,而告别必将到来的结局。如同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他带着真心的祝福目送宗介带着波妞离开。而他和宗介之间的握手则更像是宫崎骏与他儿子吾朗的关系和解。在无言中,我们目睹了孩子的成长,与父母之间难以言明又难以割舍的亲情。
最后的最后,欢快的音乐再一次响起,像是一种释怀,慢慢地,慢慢地,目送着一切美好。

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2008)

又名:悬崖上的金鱼姬 /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 崖上的波儿(港) / 悬崖上的Ponyo / 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 / Gake no ue no Ponyo

上映日期:2008-07-19(日本)片长:101分钟

主演:神月柚莉爱 / 土井洋辉 / 山口智子 / 长岛一茂 / 天海祐希 / 所乔治 / 柊瑠美 / 矢野显子 / 吉行和子 / 奈良冈朋子 / 左时枝 / 羽鸟慎一 / 平冈映美 / 大桥望美 / 

导演:宫崎骏 / 编剧:宫崎骏 Hayao Miyazaki

崖上的波妞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