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似水流年
———评《河上的故事》
随着纪实风格浪潮的兴起与“新写实主义”的萌生,众第六代电影人镜头下的一帧帧影像确乎是朝着极具沉闷感的表现方式发展,在这其中,贾樟柯却以开创式的思维打破了第六代导演的固有拍摄手法。贾科长巧妙地将晦涩苦闷的纪实性内容与极具观赏价值的影像进行了有机的中和,在保证个人思想准确传达及导演个人风格集中展现的同时增强了作品在世俗眼光下的可看性,可谓理性且明智之举,其短片作品《河上的爱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河上的爱情》秉持着贾科长的一贯创作作风,即通过刻画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来反映大环境。虽说是老生常谈的套路,但在贾导极强的个人风格渲染下,此套路便也变得具有相对独立性。纵观贾科长的众影片可发现其对于角色所处地域的刻画是重中之重,地域即是人的情感最为本质的载体,通过对地域刻画可最为直观且深刻的传达出人的情感。
短片将故事置放于水城苏州,在刻画苏州方面,导演所着重利用并强调的元素是水。故事中的主角是四个曾一起开创过报刊的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借着老师生日的契机而一齐重聚在了这座小城中的某个角落。在影片篇幅最长的一个桥段中,贾科长有意地将主角四人安置在了一艘行驶在幽幽河道上的小舟上,在极具诗意的远景镜头下,两岸洁白的建筑与小舟的前进方向反方向倒退着,船上的四个人时不时望向四周,但无论怎样就是不开口说话,都如同站在最后一块冰面上的北极熊那般茫然。四个人直到男女配对分离后才开始向对方吐露心声,虽说是吐露心声但言语间仍旧遮遮掩掩、暗示来暗示去,口中的往事便如这流淌着的河水一般流向了远方、直至消逝,在这一系列的镜头语言设置下,人物的关系、人物的真情与这座小城最为突出的特点皆融为了一体,“这一代”的执着与无奈也便藏在了这河水之下,待人发掘。值得一提的是贾科长本身就十分喜爱的载具这一具有意象性质的客观事物,从《站台》中的自行车、《三峡好人》中的游船再到《江湖儿女》中的火车,每个载具都寄托着角色的心之所向及根本追求,《河上的爱情》中的一叶小舟亦是如此,其所承载着的情感是纯粹且不夹带任何杂念的。
充斥在片中的大量摇移长镜头确乎是该片在直观视觉处理上的一大亮点。从一开场固定机位下的镜头在各个人物“测视力”之行径间的来回缓慢摇动,到拍摄饭局时的外景平拍,在强调人物关系刻画的同时无论是室内拍摄还是室外拍摄,均将角色们锁在了一个个狭小的空间之中,此般镜头的运用虽是以极强的设计痕迹满足了观众观感上的需求,但确乎是从另一面反映了众第六代创作人最为相同且浅层的所想传达的思想,即被时代束缚的一代人无法自由地释放自己的个性。《河上的爱情》对于所谓“束缚”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长镜头下的狭小空间,更是突出在角色本身所具备着的彷惶体质与其生存状态的融合体之中,导演利用人们对于往事的个中无奈回首将“束缚”这一实虚难以分辨的意象化产物无限放大,极其符合当下电影人所表现出的一种悲悯、关怀的社会意识,此般创作手法理性地冲破了枷锁,巧妙且极为合理。
从贯穿在人物行进路线始终的河流,到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却又难以表达的感情羁绊,再到片尾极具时代感的流行金曲的响起,一切的一切都似水流年般的发展向了苍茫的天边,无一不在向世间宣告着“杂志社会垮,但这一代不会垮。”进度条到了终点,贾樟柯要说的却远远没有说完,正如片中赵涛所言:“还是注意下身体吧!”或许关注下眼前的实际才是真。但不论怎样,贾樟柯对于纪实与艺术的有机融合确乎是实实在在的到位了,万事变迁之下,这也就够了。

河上的爱情(2008)

又名:Cry Me a River

上映日期:2008-08-29片长:20分钟

主演:郝蕾 / 郭晓东 / 赵涛 / 王宏伟 / 

导演:贾樟柯 / 编剧:贾樟柯

河上的爱情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