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曼达洛人》一二集的西部与“东方” 来看待《星球大战》整个系列的“伟大”与渺小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五个月的评述链接

因为最近有一个得在月底前赶完的事儿,所以评述这边暂停了一下,不过虽迟但到,评述始终还是我个人觉得在思维与表达方面,最有活力的一块,至少目前为止还是如此。

之前预告过,这回会讲融创旗下的倍视参与特效制作的《曼达洛人》,是庞大的《星球大战》系列的衍生真人剧集。我之前看过第一季,但这篇文暂且只会简略的针对重看的第一二集而言。所谓曼达洛人是指赏金猎人,是一个非常西部片化的群体,武装到牙齿,好象是在COSPLAY机器人,还戴着个似乎永远都不用脱下来的头盔,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有理由怀疑达斯维达其实也是个曼达洛人,或者是曼达洛人造型的疯狂模仿者,只是在头盔的反光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虽然据说《曼》的投资很大,特效也很不错,但相对于电影系列的千船万艇来说,剧集的规模还是要小很多,一般就是一个沙漠,一两个人,其中一个不是戴着头盔,就是个木偶或CG混合制作的角色……而且情节真的就很像西部片,由赏金猎人来做主角,无非就是接到一个任务,本来是无关道德与正义,只要完事拿钱便可,但接下来,因为一些原因与感触,赏金猎人决定破例,要做回自己,忠于内心,于是原本的一个“快递”,变成了他要保护的对象,再于是各方势力,包括原来的雇主,都追踪而来……

虽然漫威的故事,本质上也有这种问题,就是内核是非常简单的,幸亏靠现在的特效,还有各种细节,段子,催泪点,以及特别是像《美国队长2》那样拍成冷战谍战片的风格,让简单故事焕发出了生机……但漫威和卢卡斯影业虽然现在都隶属于迪斯尼,但两者庞大的系列里,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漫威不像星战那样,存在一个四十年前的正传。这最早的三部正传像原教旨一样,不但极深的影响了粉丝,同时也束缚了创作者,当然也可能包括像JJ艾布拉姆斯这样,自动投诚的“重启”者。

为写这第一篇,也就是第一季的一二两集,我还看了相关的两集花絮,更多的是几个导演,还有制片人在那边回忆拍摄和歌颂卢卡斯,还有《新希望》和《帝国反击战》的导演评论音轨,各有两条,先各自听了其中一条,然后就是据说是正传灵感来源之一的,黑泽明导演的《战国英豪》。

其实《战》中只是跟《星》里有很多元素对应,但也仅仅只是机械式的对应,黑泽明在桥本忍等人的协助下,展示出来的叙事能力,是卢卡斯与他的编剧伙伴无法相提并论的。而且正如我之前只要提到《七武士》,就会不厌其烦说到的,片中对于反派是没有正面描写的。而《战国英豪》几乎同样是如此,笔墨都花在对于正方这个一盘散沙的组合上,而反方最多只能算上那个跟三船比武的家伙,更何况,那人后来还投诚了,所以也实在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反派。

反观《星球大战》,达斯维达可是一个被浓墨重彩描绘的反派,连他那犹如哮喘一样的呼吸声都非常考究,绝不含糊。至于后来跟主角的“伦理梗”,除了在三部曲第二部的最后,挽回一点悬疑之外,也没有感觉到有更大的深意。而且更重要的是,此举虽然让人惊讶,却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加重了达斯维达的反派光环,而让本应是最大的大男主卢克的主角光环,光芒黯淡了不少,甚至连汉索洛都不如。

《星球大战》看起来是个跟宇宙一样庞大的体系,值得无数次的“重启”和衍生,而三部曲的形式,又很容易让人想起《魔戒》来,但后者是小说改编,而前者只是卢卡斯个人的创意,以及和别的编剧一起合作的剧本,虽然后来也有相关的小说,但那只能算是这个系列无数衍生品的其中一份了。《星战》中有很多个族群,不同星球,外貌,习俗,甚至文化方面的,只是没有人类,那些由主要角色虽然看起来像是人类,但至少不生活在地球上,而除此之外,就是脸上贴着毛发,戴着头盔,或者全身包得严严实实,只留两道亮黄色的视线,又或者是像妖怪一样的家伙,要不就是干脆是机器,克隆人……

另外就是原力的设置,这当然是非常东方的感觉,犹如中国的“气”。但在具体设置上,《星球大战》也真的非常东方,气在中国的文化里是不用加以解释的,跟很多概念一样,只知道是一种古老的说法,具体是什么,没人知道,似乎也没人想知道。而在《星球大战》里,原力同样也是如此,它似乎是能“世袭”的,但又没准会出现在一个不世出的天才身上,就如同正传里的尤达一样。而且就如同武侠片里会说:你有科学,我有神功。不管怎样,都是把两者放在一个对比,甚至对立的层面上,但在《星球大战》里类似气,或者魔法一样的原力,和满是仪表盘,或者是像是蒸汽机一样的太空船式的科技之间,似乎是能完全兼容,不存在什么的“冲突”。

当然有人可能会在这时反驳道:这难道不正是体现出卢卡斯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包容,而不是西风压倒东风,或者东风压倒西风?

但问题是,评论《星际迷航》,有人会说这是打破种族之间界限,超越时代,改变现实的作品,但好象没人这么说过《星球大战》,虽然里面的外星种族比起《星际迷航》来,只会多而不会少。原因一方面在于,《星球大战》中是没有地球的,而另一方面,仅仅是罗列不同的外星种族,而不直面强调彼此的差异,然后再渲染包容与融合,就不可能有什么升华的意义!

这跟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囫囵吞枣”模式是同出一辙的,就是表面上不强调差别,不承认冲突,而这实际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因为表面上的不承认,所以也就没有融合与解决的必要,最后当矛盾到达最高点时,再想来“抱佛脚”,就只会闹到一拍两散,不可收拾。

而对于《星球大战》,不用多么虔诚的粉丝,应该也会注意到,里面对于各种配角的刻画,都非常流于表面,你也不会关心那些角色的前世今生,虽然TA们造型非常突出,属于过目不忘的类型,但TA们只是像巨型广告牌上的模特,你多次开车经过时会记住造型和广告词,却不会去关心这位模特到底是谁?因为TA不是一个真正的演员,更不是一个有温度的角色。

于是这些角色虽然很多,足以让卢卡斯,或者迪斯尼不同的开放衍生影视与动画游戏,还有衍生玩具,就如同口碑不错的《曼达洛人》,还有各方面反响都挺不堪的电影《游侠索罗》,但问题是正传中哈里森福特所扮演的这一角色,本来应该是最美国化的一个经典角色,不论是性格,还是长相,退一万步说,就算别的衍生故事都失败,也应该轮不到他的外传“扑街”,而这里面应该有更多的深层原因可以挖掘。

至于科幻片中地球是否需要存在的问题,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沙丘》也没有地球,但一方面林奇之前拍的电影很不成功,而等新版电影出来,没准就此话题会两相比较下,另一方面,《沙丘》至少从故事,包括林奇的电影版本,都很不主流,我更愿意把《星球大战》跟一般主流的科幻片,主要是斯皮尔伯格那种类型的相比较,这种电影科幻故事,需要有一个地球人类的视角,比如我之前提过的,你很难想象《ET》里没有地球的概念,那小孩与外星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没有承载的力量,同理的当然还有《第三类接触》,以及好莱坞拍的无数科幻片,甚至包括斯老晚年制片的污点,《变形金刚》真人版系列。

反正后来想想,以《曼达洛人》为契机,能让我找到理由好好梳理下关于《星球大战》的一切,不管是正传前传,还是JJ的“狗尾续貂”,包括各种外传,动画,以此更加印证与丰富我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最早拍过极简的《THX 1138》,同时又拍过极“繁”的《美国风情画》的导演,在处理《星球大战》剧本时,也就是传说中长得要命,包括正传三部曲,而一个序幕又能被扩充成三部前传的“剧本”,其实是按照东方思维在写。

当然没准有人会觉得,这不是很好吗?美国新时代圣经一般的电影,竟然是按照东方叙事风格来写的,那不代表了剧作的正统其实不在西方,不在好莱坞吗?但还是那个思维,卢卡斯一方面掌握极大的资源,但对于编导,甚至制片的兴趣不大,好象只乐于经营工业光魔,以及天行者农场,但他的“任性”与特别,是建立在整个好莱坞叙事,都是在类似斯皮尔伯格那一种方式,就好比《新希望》是由斯导来拍的话,估计所有的情节点都会围绕着死星来拍,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线索,最后一场大战的导火索,以及用来交待那么多角色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玩意儿。这可能跟我之前一直强调的,不能简单的来判断一个事物的重要性,是一个道理,就像艺术电影是很重要,需要保护与珍惜,但前提是大众化的类型电影,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包括剧本规则,与制作模式。


曼达洛人 第一季The Mandalorian(2019)

又名:星球大战:曼达洛人 / Star Wars: The Mandalorian

主演:佩德罗·帕斯卡 / Kyle Pacek / 泰特·弗莱彻 / Bernard Bullen / 吉娜·卡拉诺 / Alexandra Manea / 布伦丹·维恩 / 沃纳·赫尔佐格 / 卡尔·韦瑟斯 / 奥米德·阿布塔西 / 尼克·诺特 / 艾米莉·斯沃洛 / Luis Richard Gomez / Misty Rosas / Jamal Antar / 塔伊加·维迪提 / 约翰·比斯利 / 霍拉提奥·桑斯 / 瑞恩·沃森 / 布莱恩·波塞恩 / 阿西夫·阿里 / 萨拉·贝克 / 尤金·科德罗 / 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 / 利欧·哈克福德 / 茱莉亚·琼斯 / 多米尼克·培斯 / 乔恩·费儒 / 裘德·沃尔克 / 马克·哈米尔 / 特洛伊·科特苏尔 / 

导演:黛博拉·周 / 瑞克·法穆易瓦 / 戴夫·菲洛尼 / 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 / 塔伊加·维迪提 / 编剧:乔恩·费儒 Jon Favreau/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瑞克·法穆易瓦 Rick Famuyiwa/克里斯托弗·约斯特 Christopher Yost

曼达洛人 第一季相关影评